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許多品牌都會有教育訓練、內部訓練,但 Happy&Free 的教育訓練應該算是「非典型」!比起銷售,對我們來說有些價值更為重要,透過教育訓練,夥伴一起認識與討論女性主義、平權等議題。不僅更深化品牌以女性舒適作為出發點的初衷,也讓夥伴更懂得如何讓每位客人都能感受到 Happy&Free 溫暖而適切的待客之道。 繼電影《Barbie 芭比》熱映期間,創辦人 Judy 利用上班時間帶著所有夥伴去看電影、聊電影,這回 Judy 邀請了「骨力|性別知識簡單學」創辦人菇擔任講師,希望透過一系列教育訓練,幫助夥伴更了解多元性別。邀請你透過這篇文章,一窺 Happy&Free 的辦公室學習記錄,也能一起認識多元性別。
Happy&Free 是個學習型組織,夥伴們透過學習與分享,為工作創造更多意義。從品牌創立以來,我們以女性的舒適為出發點並自詡為女性主義品牌,也必須持續提升夥伴對性別議題了解的深度。而性別並非男女二分,關於性別的多元樣貌,就是這次教育訓練的學習重點。
講師菇在 Instagram 上經營「骨力|性別知識簡單學」,致力於性別知識普及化。 從就讀大學時,菇已投入許多時間心力在性別倡議,創立性別社團、參與學生運動、發起同志遊行等,在與體制碰撞的過程中,菇進而發現知識、研究很重要,才能讓運動「有所本」,菇因而決心跨領域就讀社會研究所。 在進修期間,適逢「平權公投」結果不如預期,讓菇反思倡議的作法,需要先撇除立場,從提供知識、分享論述基礎著手,才有機會展開對話,讓大眾理解性別平等的重要,因此「骨力|性別知識簡單學」誕生了,菇不僅成為「提供知識」的人,也給予情感支持、打造 LGBT+ 安全空間。
菇與夥伴們分享「性別五概念」,表示性別是排列組合的結果,一起了解有哪些左右性別光譜的關鍵,簡單來說可以先問問以下五個問題:
我生下來是?
我覺得我是?
我看起來像?
我感受到性吸引的事?
我感受到浪漫吸引的事?
一般常以「出生指定性別」理解性別,但其實性別很複雜。不只是男生、女生;也不限於「出生指定性別」與「自我認同性別」不同的跨性別男性、跨性別女性;更包含跨出男女之外的非二元性別(Non-binary)。
菇以自己為例,他說:「我不是男生,但我也不覺得我是 100% 的女生。」非二元性別屬於泛稱,像是以下類型都屬非二元性別(但不僅限於此):
有時認為自己是男生,有時認為自己是女生。
認為自己並不屬於認為性別框架。
認為自己不具有任何性別成分。
認為自己有一半屬於男生或女生,另一半的自己則為「自定義」,也就是無須落入傳統的性別框架中(例如:認為另一半的自己更像小動物)。
認識多元性別的不同類型,並不是為了「定義」,而是透過理解而避免非必要的冒犯。藉由多元性別教育訓練的學習,也有助於讓 Happy&Free 提供更細緻、貼心的服務。 教育訓練課程中,菇分享的「性別錯稱」帶給夥伴們深刻的學習。菇以自身經驗為例,提到在髮廊填寫顧客資料時,總被要求勾選「先生/小姐」,甚至已劃除稱謂、表達僅希望被稱呼姓名後,仍多次被稱作「X 小姐」,伴隨而來不自在、壓迫的感受。 菇建議在與客人打招呼時,可同時詢問:「請問你希望怎麼被稱呼?」而非直接以先生或小姐稱呼,這點也已經列入 Happy&Free 客服聖經第一條!
在菇的引導下,Happy&Free 的夥伴在課堂上模擬接待客人,菇作為客人體驗並給予回饋。值得開心的是,我們發現其實 Happy&Free 的待客之道中,似乎本來就不太會用性別框架客人。無論性別,而是單純從滿足客人的需求出發。 另外,菇特別稱讚 Happy&Free 的洗手間、更衣空間,不會以性別取分,並給予客人極大隱私空間,能讓非二元性別感到安心。
以下我們也根據菇的分享,整理了服務多元性別的建議指南,若你的工作或所服務的品牌有需要都很歡迎參考,一起讓社會環境更友善。
像上述可先詢問對方希望怎麼被稱呼,畢竟禮貌應該是讓對方感受舒服最重要。
舉例來說,常見的手套或其他服飾等商品,應該可用尺寸區分,不一定要標註「男用/女用」手套。
舉例來說,Spa 館常會提供按摩服給客人更換,不一定要男賓穿藍色、女賓穿粉紅色,不僅過多標籤,對非二元性別者來說,更等同面臨「被迫出櫃」的壓力。
常見問卷填答詢問性別,有些問卷更會以「生理男/女」作為選項。但試想一位跨性別男性,在此題卻需填上出生性別「生理女」,不但有違他的「性別認同」更可能是在傷口上灑鹽。若改以性別認同作為提問,或開放填答者自由填寫,可能會較為貼心。
「這次教育訓練讓我知道非二元性別者還有更多不同的樣貌,最感動的是聽到講師說,對他來說,性別概念是為了『幫助自己在這世界上舒服地活著』。無論是女性、母親、亞洲人、員工、基督徒等,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標籤或分類,或者各種理論、概念,只要它能讓人更自在、舒適地活著,讓自己能在世界上找到歸屬感和更認識自己,或許也很好吧!」
「這次教育訓練讓我更了解非二元性別的人的想法,他們可能不希望被稱呼為先生或小姐,也希望在外面上洗手間能有不具性別辨識的廁所。之後我們在接待各類型客人時,都會詢問他們希望被稱呼的方式,也不需要特別照顧,而是跟每一位客人一樣,讓他們能舒服自在地挑選雲朵衣。」
「人以各種樣貌展現自己,用開放的心面對每一位客人,不帶性別框架,從打招呼開始,就能開啟互動的友善之門。實體空間上也能變得更好,例如菇分享的放上彩虹標誌可能會讓人更安心(很實用)。如果雲朵衣能帶給客人歸屬感,我想是很棒的事吧!」
「感謝這次教育訓練讓我更廣泛了解到非二元性別的存在,如果未來服務到這類型客人,當他們在試穿雲朵衣時,我更能明白如何接待,能讓客人感受到舒適且無拘束的感覺。」
「初次認識非二元性別的存在,雖然暫時還覺得不容易理解,有時候會想,有沒有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更舒服、更自在的一種逃避呢?但無論如何,尊重都是必須的,無論什麼性別,以尋常心對待,過猶不及。」
謝謝菇與所有夥伴一起完成了這次教育訓練,在交流討論時,我想起忘了在哪讀過的一段話「女人,就是任何認為自己是女人的人。」這個社會很喜歡定義人,但其實我們不需要被定義,多元性別也是,「你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樣子。」
除了關於多元性別的學習,這次教育訓練課程的開端,菇安排了一個橋段,請夥伴們回答三個問題:
Happy&Free 如何吸引你加入?
多元性別友善服務與品牌理念的連結為何?
為什麼多元性別友善服務對 Happy&Free 很重要?
夥伴們的答案很真實(例如有人第一題回答「離家近」),而聽到有夥伴因為朋友在此任職、也感受到員工對品牌的認同,進而讓他願意加入、成為一份子,也讓我非常感動。此外,我發現即便大家對於多元性別概念的了解程度不同,但幾乎有著相同的關鍵字「舒適」——無論是想與客人分享穿著雲朵衣的「舒適」、讓客人感受到安心的「舒適」、認同每個人都能自在做自己的「舒適」⋯⋯這應該算是種品牌 DNA 吧? 在多元性別議題上,我們仍持續學習,也相信無論你的性別認同為何,在這裡,你都能找到你的 Happy&Free、你的舒適自在。
Outro: 最後,也想推薦你追蹤菇經營的 Instagram 骨力|性別知識簡單學。對了,還想看 Happy&Free 分享哪些類型的題材呢?歡迎加入官方 LINE 帳號:@cloudinc,留言告訴我們